第五章 心中的光明(3/4)

而周知县不管出于目的,要提高本县的纳粮数目,提升生产效率,这也是他的本心他的天机。若他能够为国多纳一石粮,他便是多了一份政绩,也就多了一分于天机的感悟。

撇除私心,不能说是谁对谁错,只是你所选择的立场而已。叶行远,在看到哭泣的本乡老,看到被欺负的姐姐,看到那些面黄肌瘦的孩童之后,已经不可能选择别的立场。

却说叶行远匆匆赶往山村,而此时的山村中,也正是一片混

王举去世,死因不明。山不肯罢休,抬棺将县里的胥吏团团围住,吵闹不休。欧阳举等一士绅从各地赶来,都在好心劝说,想要平息事端。

“欧阳兄,这可如何是好?如此大闹,那些胥吏下场无足轻重,但是误了王老先生土为安,却是吾辈之过啊!”县中另一名丁举忧心忡忡,在与欧阳举商量。

欧阳举微蹙,沉声道:“王老土固然是大事,不过此事不查清楚,却也不能急着让他安葬。村虽然粗鲁不文,但要县里给个代,也是理所应当。”

王举年高,论起资格来比其他几个举都老得多,平遇上了,欧阳举丁举都得恭恭敬敬叫一声老先生。他原本已经在村中准备颐养天年,谁知道竟然会出这种意外。

当初王举鲁莽求雨,欧阳举来不及劝阻,但想着王老先生这么大年纪,周知县都不至于太过分。却不料才一两功夫,就传来了噩耗,怎能叫不惊心?

这两,除了在外游学赶考的,县中有功名的读书差不多全都聚集在山村,比任何文会都要齐全。

除了县城的欧阳举、丁举之外,正坡乡高举、西山乡张举都陆续赶到,包括死去的王举在内,归阳县未曾出外的举全都聚齐。至于四里八乡的秀才们,更是络绎不绝而来,纵然不敢说一个不缺,至少也有七八成。

因为王举的去世,县中士林震动,本县士绅已经形成了反对周知县的共识。按道理说,全县读书聚集起来,众志成城何事不可为?

但纷纷扰扰两天,还是一筹莫展,欧阳举对此也颇为无奈。其实欧阳举的态度很明确:第一,周知县必须为王举之死给一个待;第二,这两年来执行的雨水制度必须停止,恢复以前的各乡绅自理互助制度。

以前各乡各村雨水大体上是平均分配,纵然是旱灾也可勉强共度荒年,起码不会不平均。

但周知县上任以来,揽权盛,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